請廣傳,謝!
[訪問學生前線核心成員]
足本訪問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-1P5Rjl01s
[學生前線 勇武抗爭]
十二月六日,四名前線學生走上金鐘大台,宣佈成立「學生前線」,表示要讓香港市民清楚知道,在前線有一群傘下不退、當仁不讓、決不退場的學生,結語引用毛澤東的說話:「凡是鎮壓學生運動的人,都沒有好下場。」
Revin拉下帽子,戴上口罩,蒙面接受訪問。他自稱是「學生前線」其中一名核心成員,表示當初成立組織,是為了支持前線的抗爭者:「主流政黨和學生組織,如泛民和雙學,仍然沿用過去三十年的舊方法面對政府,主張吸取中間的民意,但我們看見行動者嘗試用直接的方法,一些直接的不合作運動,迫使政府面對民意。」他們認為前線抗爭者缺乏支持,泛民和雙學甚至不視作同路人,有必要站出來支援。現在,學前仍然維持十多名核心成員,還有一定數目的義工。
「學生前線」的宗旨是勇武。Revin解釋:「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,會勇於站出來維護,或者當受到暴力對待,不會畏懼,會站起來保護自己。」很多人認為十一月二十九日包圍政總失敗,十二月一日龍和道一役,警方暴力驅散,催生「學生前線」,Revin說可追源更早的立法會一役。他回憶當時議員李卓人曾說:「立法會內沒有學生」,但他們看見有穿校服的女中學生:「難道不認同雙學理念的學生,就不是『學生』?一些走得較前的學生,就不是『學生』嗎?」此事啓發他們組織一群較前線的示威者,為自身與同志發聲,也是樹立標竿,讓前線的人知道仍有人支持他們。
學前自稱行動派組織,Revin坦言比起勇武盲衝,會先作分柝,判斷形勢:「我看待雨傘革命為一場堵路運動。一開始雙學和泛民錯判運動本質,不拿下龍和道,利用堵塞交通向政府施壓,而去圍堵政總或立法會,已有問題。失去金鐘道後,再搶回龍和道,也沒有意義。」他認為龍和道一役,整個策略都是錯的,但基於道義,很多人還是前往救援,有人被打傷和拘捕。
學前成立不久,緊接下來金鐘清場,原先呼籲市民用盾牌組成防線,保護留守者安全撤離,後來改聲明叫人棄守金鐘,不要為泛民和雙學的「道徳光環」犧性,也是分柝後的決策,「很多前線的行動派,上前線除了争取真普選,還要保護後排的抗爭者。當主導金鐘的雙學和泛民,主張坐下來被拘捕,我很有保留。警方可以選擇執法,此舉根本無法對司法體系造成負荷,除了那麼一點道德光環,不知仍否存在道德感召外,我看不出實際效用。」當金鐘沒有抗爭者,他們就沒有保護對像,與其白白犧性,不如保留力量。
Revin承認今次的「堵路運動」失敗,佔領區也失去了,他們戰略上先撒退,以繼續抗爭。問及學前未來的行動,他表示會進行較進取的不合作運動,如堵塞道路,也會試驗不同東西,如參與十二月十四日譴責警方暴力對待旺角路人遊行,從文化中心遊行至油麻地警署,是試驗政府和警方如何應對一個公開的行動派組織,笑言:「大家可看見不尋常的警力分布了。」作為行動派組織,學前追求成果,盡量低調,星期日會招募義工,希望集合更多志同道合之士。Revin相信下一波行動很快開始,而各界也注視著平安夜,屆時學前會有所宣布,詳情會在臉書專頁上公布。
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九日
採:Daniel Cheung
編:Rio Kwan